致馬云的一封信:請你堅持 |
發布時間: 2012/7/26 16:08:21 |
你修習太極,想必熟讀老子,深諳老子“謙下勝于桀驁,雌柔勝于雄強”的道理這道理不應該只是一種姿態。請堅持,并保重 馬云: 你好啊! 對我來說,我們不算太久沒見。上兩周在美國,我們還共同參加過一個大飯局。我沒有上前去跟你打招呼。因為我知道在那個場合,并不適宜我以記者身份出現。我揣測那只會讓你心生警惕,或者不悅。我還記得你說過,在記者面前你都是在“忍”著。這句話會讓所有自認對你友善的記者都倒吸一口涼氣。 不過,就在那次飯局上,隔著兩張桌子聽了你的講話之后,我還是被你打動了—你的無奈,你的悲壯,你的不能具體表達的絕望。你說,自己感到慶幸,這一年終于只剩下一個半月就要過去了。你說,在這一年中,你經歷了七件事情,每一件都可以置人于死地。你還說,在遭遇到這些困境時,你翻看中國商人古往今來的歷史,發現他們都是不能善終的,只有你的一個老鄉例外,那就是在傳說中與西施一起歸隱江湖的范蠡。 這些話讓我聽得悲從心來。因為你似乎已經認定、并且接受自己不能善終的命運,或者,就是想要放棄。一方面,這種話聽起來太像是失敗的前奏,另一方面,這些話也讓我反省,是不是包括我在內的媒體記者,以及所營造的公眾輿論,也構成了對包括你在內的中國商業階層的壓迫性環境。我看到你坐在飯桌前,穿著紅色薄毛衣,雙臂架起,輪番做著中國武術動作中的擊肘動作以放松自己—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你學習的太極拳中的動作;看到你用一頂大帽子遮掩住自己的臉,那張臉比我第一次見你時已經顯老很多。 我與你相交不多,但對你崇敬有加。自從我開始做商業報道以來,最經常被人問及的問題就是:“在你見過的所有的企業家中,誰讓你印象最為深刻?”我通常會不假思索地說出你的名字。 但是,我是一名旁觀者。對于一名旁觀者來說,總是糾纏著自我的問題之一就是:我是不是對你太過友善,而沒有遵循一名旁觀者應有的冷靜與不動聲色?記者總會困惑于這類問題。就像著名的大衛·弗羅斯特訪問尼克松的過程一樣,在暫停休息期間,弗羅斯特會問自己:“我是不是對尼克松太過友善?”不是沒有人質問過我,問我在對你、在對馬云的態度上是不是傾向性太強? 我用一個蹩腳的自我分析來作為理由。我將自己身上的某些情感因素投射到了你的身上。你就像一個理想中的人,內心強大,是一個我一直想成為的“有力量的好人”—好人往往無力,而只有擁有力量才能幫助別人。你和你創造的公司,在我看來,一直都是這種“有力量的好人”。不是單純的強大,也不是單純的善良。 我知道,這種我欣賞的“善”,也會被一些人看做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公關策略”的一部分。在騰訊與360大戰之后,騰訊做出“痛定思痛”姿態而召開的“診斷騰訊”討論會上,就有人將阿里巴巴作為騰訊的正面教材來教育馬化騰:“一方面通過《贏在中國》等一系列的策略,馬云展現出一個青年創業導師的形象;另一方面,關于‘網貨、網商、網規’的‘新商業文明’理念的提出也切合并推動了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大勢”;“阿里巴巴始終在向外輸出文化—馬云所提的‘新商業文明’。這種文化一方面對阿里巴巴是一種約束,它的行為需要在‘新商業文明’的框架下,各個子公司和對外部門都要服從‘新商業文明’的守則,能夠把企業員工約束好。另一方面,既然是一種文明輸出,它也影響著一大批人,影響著意見領袖,影響著媒體的觀點和立場。” 當然,我并不相信這種認知僅僅能由對公關策略的重視與講究就可以完成。我仍然傾向于相信我一直堅持的判斷,即,你和阿里的確是“有力量的好人”,而不僅僅是由精心表演造就的好人。這種“善”已經和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融合為一體,它是在“以商行善”。若非如此,你怎能讓我所接觸到的阿里巴巴員工,都真心認為自己是在做一件正確和有前途的事情,而不是像其它公司的員工那樣,僅僅將之視為一件工作,會在私下里抱怨公司。 正是因為如此,當中央電視臺曝光淘寶出售假貨時,我對之不屑一顧。從商業模式本身而言,淘寶本身作為一個平臺提供者,不能為自己商家出售的假貨負完全責任。你在發布會的演講中說:“我很冤枉,淘寶不生成假貨,是社會上生成的假貨在淘寶上容易被發現而已,我沒有辦法把這個假貨打掉,因為我不是執法機構。但是為什么爭議都是到我們這兒,沒辦法,因為我們就在解決這些假貨和虛假產品的前沿,只要你在前沿,在做這些事情,你一定會變成這樣,你是退縮還是解決問題?在我看來我們只能解決問題。”我不是幾乎完全認同,而是徹底的完全認同。況且,如果一個消費者以100元的價格去買實體店中價格3000元的商品(我的意思是淘寶價明顯背離了真實價,因此明擺著是假貨的價格),那么再去維權宣稱自己買到了假貨,本身也很扯淡。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sunshares.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