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價格戰何處是盡頭 “燒錢”能燒多久 |
發布時間: 2012/7/31 9:52:36 |
今年網購市場有點“怪”——各路電商似乎不遺余力要將“價格戰”進行到底。以往,“價格戰”還圍繞節慶等時間節點展開,但自從天貓連續幾年舉行“雙11”大促(指每年11月11日舉行的大幅度優惠活動)后,網購造節已經成為常態。如果說“雙11”還是出于搶占年末市場先機的考慮,那么電商們從今年6月18日掀起的新一輪“價格戰”就有些讓人費解了:這既非節日也不是消費熱季,為什么要大幅度降價呢?
隨著電商間針尖對麥芒的“價格戰”日趨頻繁,不少消費者已經對這樣的競爭方式產生了審美疲勞。轟轟烈烈的“價格戰”何處是盡頭? 到底降價沒有? 此輪電商“貼身肉搏”,都大有不打敗對方不罷休的架勢。蘇寧易購提出“超級0元購,全場商品買多少返多少”;國美旗下庫巴網宣布掀起橙色風暴,開展暑期大促活動;天貓則表示派送價值4000萬元現金紅包,可供買家全場通用……騰訊、京東、易迅等知名電商網站的促銷政策也十分誘人。記者根據各家電商的描述估算,從5月底開始,這場號稱“史上最強的電商價格戰”累計已經卷入了價值70億元的讓利幅度和營銷資源,并在6月18日前后迎來高潮。 70億元的讓利幅度和營銷資源真的帶來低價了嗎?消費者真能買到便宜貨嗎?答案似乎沒那么簡單。 從表面看,網購大戰確實給消費者帶來了一定優惠。根據購物搜索引擎一淘網的監測數據,中國網購商品的價格指數已經連續三個月走低,尤其從5月份開始,數碼家電領域每天降價的商品超過10萬件;隨著6月中旬各大電商“價格戰”力度的加強,平均每天降價的商品數量最多能增加一倍。但是從具體的降價幅度看,消費者要找準最合適的出手時機卻不太容易,因為各家網站的游戲規則都比較復雜。 降價的直接結果雖然是銷量大增,但也引發訂購、配送等其他問題,影響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蘇寧易購方面坦言,由于“0元購”的回饋力度空前之大,使得“0元購”一開場,就有諸多用戶同時下手,創造了單秒搶購訂單數超過萬筆的罕見記錄。這一激增的流量大大超過了蘇寧易購的預料,更是突破了網站負荷的上限,使得網頁在高峰時段出現了打開速度慢等超載現象。而根據天貓披露的數據,參與“6·18網購狂歡節”首日的買家人數超過5500萬人,眾多品牌推出的特賣全線飄紅,服飾家紡銷售比前一天增長超過200%,部分品牌官方旗艦店一天的客流量超過15萬人次。但這一結果直接導致品牌配送速度減緩,消費者屠小姐下單的商品雖比平時便宜了10%,但在路上“跑”了足足5天,而以往一般隔日就能送到,加上商品包裝有破損,產品略有瑕疵,這都讓她有些失望。 “燒錢”能燒多久? 據知情人士透露,“價格戰”的背后是供應商和電商平臺的同步讓利,“燒錢”帶來的運營成本壓力非常大;甚至有供應商因不堪電商平臺的“燒錢”力度,選擇退出平臺。那么,電商為什么依舊喜歡“燒錢”呢? 蘇寧易購有關負責人坦言,在零售業的實體店鋪方面,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內的消費者已經初步形成了對于品牌的認知,但是對于電子商務企業還未形成良好的黏性和忠誠度,消費者對于商品價格的敏感性還是最高的,短期內這種情況還不會立刻改觀。所以,“價格戰”成為目前電商在前臺爭奪市場最有效的手段。蘇寧易購還說,基于這一考慮,“價格戰”將成為其今年的常規策略,雖然之前已累計投入超過20億元的促銷資源,但同等力度的促銷還將持續下去,直到為網站培養出固定的消費群體。 不過,“燒錢”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不少電商也在綢繆“價格戰”之后的發展。其中,供應鏈、物流體系、服務體系、后臺建設等成為重要支撐點。蘇寧易購在5月中旬實施開放平臺戰略,引入近百家品牌旗艦店,以拓展平臺商品種類;6月以來,又將全國1800家實體門店設置為網購的自提點和配送站,并逐步建立起線下4000個售后服務網點的快遞服務功能,以便在物流方面為網上“價格戰”加碼。 另一家“價格戰”大戶天貓表示,“燒錢”可以爭奪消費者,但不能損害供應商利益。所以,天貓采取買家賣家雙重補貼政策,以區別于部分電商平臺通過壓榨供應商的促銷方式。天貓還透露,之所以有能力提供大額無限制補貼,受益于其平臺型的運作方式無需進貨和管理庫存,從而保持了健康的現金流和毛利率。 京東商城的自營干線運輸車隊正式投入運營也引發業界關注。京東介紹,此舉是為了實現其“貨通全國,物暢其流”的目標,為消費者帶來“送貨更快、更精準、服務更周到”的購物體驗。京東方面表示,自建干線運輸運營可解決物流配送在運輸環節的各種問題,以北京到上海的商品配送為例,自營干線運輸車隊僅需18小時至20小時即可到達,運輸時間大大縮短。 誰能另辟蹊徑? 對于電商熱衷“價格戰”的行為,業內看法并不一致。中國電子商會的負責人分析稱,“價格戰”打破了電商以往競爭愛打“口水仗”的傳統,是拿出真金白銀迎戰,歸根結底得實惠的是消費者。但IT評論家認為,“價格戰”可能會把電商帶入誤區,難以保持良性增長。還有一種聲音認為,“價格戰”的本質是電商營銷創新不足,缺乏核心競爭力。 那么,在“價格戰”之外,電商能否另辟蹊徑,找到集聚固定客戶的新方法呢?從電商的發展情形看,兩種途徑已經顯現。 其一是找準發力對象。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蘇寧易購的實體門店以家電產品為主,但上線后,立刻引入了圖書等與以往主業完全不同的新產品。對于這一轉變,蘇寧易購方面解釋說,那是因為報刊圖書、電影等文化產品屬于純粹的信息消費品,這類消費品的生產、分銷渠道和物流配送在網上是一體化的,很適合網上銷售,用戶的接受程度最快。所以,圖書成為蘇寧易購首個大規模上線的品類,“從當前來看,圖書的網上銷售集中度最高,被少數幾家電商所把握,但尚未形成絕對的優勢,市場還有機會”。蘇寧易購方面還透露,“去電器化”是其發展的主要方向,這包含兩層意義,一是加速拓展類似圖書的非電器類商品品類,包括百貨、服裝、生活用品等;二是根據新種類商品,提供針對性的服務,而不是傳統的家電售后服務。業內人士指出,電商不能固守原有的供應優勢,選擇新的發力對象,是闖蕩“藍海”的基礎。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sunshares.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