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軟云計算實驗室主任馮宇彥:云計算≠信息化 |
發布時間: 2012/8/6 11:09:59 |
位于海淀區的中軟大廈辦公區,簡潔而有序。作為專門從事軟件與服務業前瞻性研究和行業領導的央企,中軟可謂地地道道的“國家隊”,同時也當之無愧為云計算發展的“排頭兵”。采訪就在馮主任的辦公室內進行,這位從事IT行業十多年的信息化專家對于云計算有著獨到的理解,在他眼里,云計算是把雙刃劍,用不好,只是一件華麗的外衣;用得好,將成為企業信息化強有力的推進器。
中軟云計算實驗室主任馮宇彥 公有云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 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要想克服自身缺陷,更需要一種社會化公共服務的模式,因此更適合公有云來實現。而云計算環境中安全保證則是重中之重,失去安全,無異于引狼入室。 IT商業新聞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缺少人才、缺乏資金、業務和組織多變、承受市場風險能力不強等特點,您認為云計算對于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幫助體現在哪里? 馮宇彥:正如你所說,中小企業信息化發展除了資金不夠支撐、人才不夠、建設模式單一等問題,現階段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傳統信息化系統很難與自己業務相結合。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云計算是他們發展信息化更為合適的方式。一是利用公共資源提供公共服務,通過大規模的服務可以降低成本。另外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比較簡單,沒有過多復雜的需求,更多的是記賬、記住客戶、定期為客戶發短信等,比如他想做促銷、找合作伙伴,通過平臺找到供貨商、賣家、買家等,因此更適合用公有云的形式實現。這就有別于做大型系統的,像我們中軟做大系統就不太適合用公有云實現,因為沒有辦法根據需求提供公有化服務。傳統做法是什么呢?比如SAP或者是微軟,做ERP實施周期是一年半,會專門有國內的團隊根據ERP理念去實施,即使這樣也只有40%以下的成功率,所以說對中小企業來說更需要一種簡單易用的,不需要培訓的信息化系統,因此更適合公有云來實現。而在使用過程中每年系統更新維護由運營商負責,中小企業只要學著去用,再出較少的租金就可以。其實這方面互聯網公司已經在做了,像阿里云、新浪等。不過他們主要還是解決企業建設互聯網網站問題,更多的是網站、博客、商城等放在互聯網上的應用,是簡單的組合,不能體現綜合的管理理念。對于中小企業真正需要的管理系統,一站式的服務還比較少。但只要是這類簡單型企業,下決心做,就能把業務管理起來,我覺得公有云能做到這點就是成功的。 IT商業新聞網:您剛才提到的中小企業更適合公有云模式,公有云是提供平臺式的一種服務,那么云計算環境中的安全性怎么保證呢? 馮宇彥:我覺得目前還沒有特別完善的辦法,但我們有一些成形的思路。首先,運營商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運營商可以采取數據隔離、權限的嚴格控制、為操作系統升級、為中小企業提供的軟件不要有漏洞等措施,這其中運營商提供的程序也可以是第三方的,但必須要對軟件有檢驗機制,保證軟件是安全的,軟件若不安全,和引狼入室一樣,別人通過軟件可能就突破到你的后臺系統了,后臺系統再堅固也沒有用。而對于用戶來說,一方面是選擇,一方面也要做好備份工作,但這里又涉及到一個問題,做備份也是很專業的,我覺得應該有專業的公司為他們做一個備份,這實際上也是商機,最好還是第三方提供備份服務。此外,中小企業還要有心態轉變問題,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不會有很多競爭對手無所不用其極的竊取他們的信息,因此他們可以不用把大部分精力放到信息安全上,而是關注業務怎樣快速發展,怎樣更好服務自己的客戶、留住客戶。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sunshares.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