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微博中的情感營銷 |
發布時間: 2012/8/6 11:19:53 |
在個性化營銷時代,產品市場被不斷細分,受眾人群的個性化特征也被不斷關聯在產品之上并被不斷強化放大。販賣具有精神屬性的產品更能使消費者在購買物品的過程中獲得心理滿足、情感表達或者身份認同等情感因素。而微博,經過近幾年的實踐與摸索,其營銷手段也逐漸形成氣候,但與此同時,微博陣地上強大的信息量讓各類紛繁冗雜的廣告、活動信息成效減弱。
作為個性化言論發散的集中地,在微博上談情說品牌,動之以情繼而曉之以理的打情感營銷牌已成為各商家的核心微博營銷趨勢。 如何與微博用戶談情? 2011年,一部叫《失戀33天》的小成本電影橫空出世風靡微博。愛情是人類永不厭倦的話題,要說起愛情電影,可謂是分門別類選擇繁多。這部電影則選擇以"失戀"這種細分情感作為切入點,通過一系列的傳播行動展開情感營銷。 首先,定位細分受眾,尋求情感溝通點。 《失戀33天》在成都等七座城市拍攝系列"失戀物語",以失戀情緒發泄為影片內容在微博發布傳播,最終吸引二十余個城市網友自發拍攝"失戀物語",吸引網友共同參與"失戀"的系列話題討論,從而帶動對電影本身的關注。 要點:如何USP理論是尋找產品的獨特銷售賣點,那么談情說品牌是尋找基于目標群體心理特征所作出的情感溝通點。一個成功的情感溝通點應該是形象的、普遍具有的(如一句話證明體、春節期間東風風神的暢想完美新春等),盡量避免寬泛的、過于獨特的情感溝通點(如談愛情等)。 其次,抓準時機,事倍功半。 電影選擇在百年一遇的"神棍節"當天上映,將單身、失戀群體與"神棍節"這一熱點關注事件做了巧妙關聯,將過該節日與選擇看《失戀33天》做了概念綁定,很好借勢了光棍節文化為電影助勢。 要點:結合輿論環境(社會熱點事件)、節日話題等熱門關注點,借勢制造關聯話題,發揮更大的話題效應。值得推薦的案例有汶川地震期間,王老吉的"封殺王老吉"情感營銷案例等。 最后,激勵網友共同創造內容。 在微博與官方論壇上,主辦方開展了分手信物、失戀書籍推薦、失戀歌曲推薦、失戀輔導等系列話題及互動活動。從一開始的情感共鳴到中后期的引導并激勵網友參與情感發泄與分享。 要點:成功展開情感話題后,需要通過系列的延展話題或活動,維系情感營銷的用戶關注粘度和豐富參與性。要溝通,也要激勵關注者參與討論,這是形成成功情感營銷行動的必備要素。 關于微博情感營銷的幾點提醒 1、避免在情感宣泄中對品牌和產品產生負面影響,需干預和引導負面情緒轉化為吐槽式的娛樂發泄或良性的情感溝通。 2、在情感宣泄和情感溝通中,不斷塑造正面、富有同情心的品牌微博形象。 3、通過話題、活動優化加強參與者的情感體驗,人們在體驗過程中情感因素越濃重、強烈,情緒波動越大,就越容易被記住,而且記憶能保持很長時間,形成品牌感知。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sunshares.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