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畫皮是怎樣煉成的 |
發布時間: 2012/8/10 15:12:56 |
前幾天看到陳淑娟女士的《揭秘SAP在華真相:天價收費與用戶之災》,沒多大感慨。沒想到,短短的幾天里,各路神仙已經吵成一團:鼓掌叫好者有之,嗤之以鼻者有之,更有甚者,猜測作者為槍手者亦有之。不由得暗暗納悶:說的都是ERP界內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不過指名道姓了而已,有必要這么大反應么。再看黃培先生對此的評論《畫皮SAP到底是通病還是個案》,不由生起搖旗吶喊之心,決定極盡挑逗之能,為這兩篇文章煽風點火。堅決戳穿畫皮,不過不是SAP的,而是ERP行業的。
兩篇文章的對比 陳淑娟女士的文章中批判SAP的內容總結起來為兩大點:一是SAP的業務中,顧客的投入與產出不對等,二是SAP內部管理混亂。從而推出結論:在外部環境--顧客與內部環境―員工的雙重壓力下,必然導致SAP的衰落。 而黃培先生的文章是批駁陳淑娟女士觀點的,總結起來三大點:一是很多問題是ERP行業的通病;二是SAP沒有問題或者說SAP與其它軟件公司的做法大致相同,不要揪著SAP不放,三是要媒體要理性些。 我個人的看法是:如果把陳淑娟女士的文章中的SAP換成另外一家軟件公司,我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因為現在中國ERP行業的從業公司都處于內外部環境的雙重壓迫下,正在尋求變革之道。 而黃培先生也有偏向性,既然SAP有問題,其他人說說也沒什么不可以的。因為一直缺少批評SAP的聲音,現在有了,也未必就是壞事。國內的軟件公司相互挖短揭丑大家看習慣了,現在輪到國外軟件曝光,讓大家耳目一新,有點新鮮感,挺好。 最重要的是:陳女士的文章描述的問題,以及黃先生對問題在ERP行業內普適性的認可,讓業界外的人士看到了ERP行業丑陋的一面,這對ERP行業的健康發展不無好處。 畫皮是怎樣畫成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ERP能從一種管理工具進化到畫皮,主要有以下幾個手段: 一、 ERP最佳實踐 1.售前顧問吹牛吹得頭疼,而且不吹還不行,不吹顯得你沒本事,就拿不到單。在顧客的需求都不清晰的情況下,就敢開始承諾。顧客的選型負責人在案例清單、最佳實踐、DEMO、回扣的鋪天蓋地的攻勢下,能保持清醒的都不是凡人。 2.畢竟神仙太少,打單成功之后,售前顧問吹著口哨,拿著獎金走了,留下的是ERP無所不能的承諾,該輪到負責實施的項目經理頭疼了。一般來說,軟件的標準流程(所謂最佳實踐)與顧客的需求之間會存在差異,項目經理盡可能的說服顧客按照以前自己操作過的流程進行復制,在這時候,一般來說,貴的顧問要比便宜的顧問有說服力。如果碰到一個死犟的顧客,那就只好加大成本,進行二次開發了。 3.經過漫長的實施階段,上線測試運行之后,沒簽字驗收還好。一簽字,就輪到顧客的業務部門頭疼了。軟件不穩定、數據不準、流程不通,而實施方的顧問早已不見蹤影了。但是,下回售前顧問達單的時候,該顧客很可能就會成為一個最佳實踐。 經過一個完美的頭疼三部曲過程循環產出的最佳實踐,象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形成一個長長的顧客清單。而且請放心,業務部門的投訴不會讓你的未來顧客聽到,因為ERP的實施相對來說,還是有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子,而圈子里的人是同一條繩上的螞蚱。 二、 同一條繩上的螞蚱。 甲乙雙方的項目經理都知道,ERP不過是一個管理工具。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 ERP讓信息的及時、準確、共享成為可能,而企業管理的提升還是要靠企業自身的努力。效益離管理還有一段距離,離ERP就更遠了。 ERP是乙方項目經理吃飯的根本,是甲方項目經理提升在公司地位的手段。所以,ERP是必須要有的,而失敗是不允許的。所以業務部門的抱怨是正常的,一旦上線,對于甲乙雙方的項目經理就是成功。至于上線之后,ERP就成為企業管理的一部分,持續改進即可。 況且ERP項目是一把手工程,在某些集團公司,動輒數百上千萬的資金,還有大量的人力,項目的失敗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政績,而不是其他簡單的生活作風問題。要知道,信息化是顧客管理水平提升重要的一塊遮羞布,怎么著也不能裸體啊?! 所以,很多時候,ERP項目一旦啟動,妄圖阻止其前進腳步的,都會被ERP的車輪輾倒。而終點,就是上線。在以上線為最終目的的實施項目中,談什么價格、風險,我覺得有點奢侈。 三、 距離產生美 ERP業界始終讓顧客與ERP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好是高高在上,這樣會讓ERP很有美感。 第一個是造神運動。從上世紀80年代初到現在,將近30年的時間,整個ERP行業都在為描繪畫皮而努力。以下有一組數字很能說明問題: 據美國生產與庫存控制學會(APICS)統計,使用一個ERP系統,平均可以為企業帶來如下經濟效益: 1.庫存下降30%~50%。 2.延期交貨減少80%。 3.采購提前期縮短50%。 4.停工待料減少60%。 5.制造成本降低12%。 6.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員減少10%,生產能力提高10%~15%。 但凡是接觸過ERP應用的,幾乎都知道這一忽略了N多前提的說法。作為ERP實施成功的標準,在大陸,它遠比Oliver Wight的ABCD檢測表流傳的久遠,也更深入人心。三人成虎,當大家眾口一詞的時候,假的也成真的了。于是乎顧客的期望值就人為的被售前顧問抬高了,ERP逐漸就成了一種萬試萬靈的仙藥,無所不能的神仙。 第二個是造廟運動。軟件公司把ERP神話之后,就開始造自己的廟,以供養神靈。而且完全符合邁克爾.波特的《競爭優勢》中的三大原則:成本優勢、產品差異化、細分市場。我記得最早的爭論是關于BS/CS架構哪種更合理,還有就是普及ERP、個性化、自主平臺、自主配置、動態建模終結ERP,還有其他的什么BPR改造先行、電子商務是重點、PDM決定論、RTE終結論等論調是鋪天蓋地,前兩年又開始熱炒SOA、SAAS,今年又開始了云計算。開始的時候確實暈,后來就免疫了。作為顧客來講,我要的就是好用,穩定,我管你啥啥架構的。本來ERP的技術是為應用服務的,卻成為了行業內造廟的手段之一,以充分體現其與眾不同。 第三個是燒香運動。神有了,廟有了,必須香火旺才能有效益。光靠念經是不行的,還需要引導信徒來燒香。于是不僅僅要靠銷售的嘴皮子,還要借助媒體等公關手段的宣傳。如果在媒體的投放量減少,免不了要成為攻擊目標,誰讓你不給錢的。這些還不夠,在提高自己的同時,還不能忘記踩別人一腳,這才是霸王之道的戰略。而且還需要點下三濫的手段,無中生有也是不可缺少的戰術之一。 最終下來的結果給行外人的印象就是:ERP是個神奇的東東,好有技術含量,人氣旺的念的經肯定管用。 四. 醫者不自醫 必須承認,市場做的越好,上線(不敢說成功)的顧客越多,抱怨(也不敢說失敗)也必然越多。因為成功失敗本身就是一種謬論。人人心中有桿秤,顧客的需求是永無止境的。每個人都希望馬兒跑得快,而且最好不吃草。所以,即使從人的本性上講,顧客對ERP實施不滿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在顧客的管理環境沒有改善的情況下,換個其它軟件,也沒啥本質的區別。 所以在成功的標準沒有明確定義的情況下,不要談什么ERP的成功率。而且,也沒有哪個甲方公司的項目經理,敢說因為ERP的實施,達到了管理目標。因為說了,就會激起業務部門的眾怒:感情都是你的成績,那我們干嘛了?那么項目經理就不是離CIO的位置不遠,而是離滾蛋不遠了。 簡單的總結一句,就是:樹大招風。如果是小樹,風也懶得理你。 說到這里,想起一個小寓言:一棵千年的大樹倒了,不是因為風,而是蟲子。企業業績好不好,外部環境對其影響不大的,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內部環境。 再想想軟件公司,都是給其他的公司做管理咨詢的,但是中國有句老話:醫者不自醫。說直白點:咨詢公司是無法對自己的公司做管理診斷的。自古武無第二,文無第一。一群牛人(不管是公認的還是自封的)混在一起,誰能服誰啊?所以用咨詢公司所謂的管理混亂來證明其管理咨詢是否專業,是不公正的 五、 畫皮還要嗎? 以前經常看到UF與KD的口水仗,誰也說不服誰,互相揭傷疤,結果是兩敗俱傷。現在好了,把SAP也拖下水了。畢竟SAP是業內巨子,影響力還是很大的,讓更多的行外人士看到業內現狀,了解業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是很好的現象。對ERP行業的健康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可是這張皮還是要畫的,畢竟銷售的包裝是不可或缺的元素。都撕破臉,對誰都沒好處。現在啥顧問、專家、大師,都是損人的話。本來顧客對顧問殘存的求教之心,要是被本相嚇跑了,那么外來的和尚也沒法念經了,僅僅靠企業內部的管理改善,缺少先進的工具和技法,也是不成的。 對于某些廠商使用電視直銷的推銷手段,能把沒譜的事情,也吹的天花亂墜的,我只想說:出來混的,遲早要還的。那不是在畫皮,是不要臉了。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sunshares.net】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idc.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