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紡行業ERP選型策略 |
發布時間: 2012/8/11 9:52:25 |
大多家紡企業一般會根據未來一到三年的業務發展,規劃和考慮所需要的IT基礎設施、IT平臺和信息系統。現在IT產品多種多樣,可選擇的余地非常多,技術實現已經不是問題。因此,尤其在當前新的經濟形勢下,企業更需要在IT建設方面充分考慮以下決策依據重點:
第一:總體擁有成本 第二:系統的可擴展性 第三:后續的維護升級 a)ERP實施短平快項目,避免大項目的泥沼 大型軟件費用高昂,實施周期長,一般要1年以上,對企業來說要冒很大的風險。在目前這種情況下,企業應當把握住"短、平、快"這三字要訣。盡量降低風險。實現IT投入的最高性價比。 b)優化現有項目,避免盲目上新項目 在現有系統能夠正常運行的前提下,要合理規劃,避免盲目的上新項目。對原有的系統進行優化完善可能比新上一套系統對業務的幫助更大。上過ERP的企業都知道"微笑曲線",他表明企業對ERP信心的變化過程,在購買之前最高,當開始實施,與現有業務磨合時降到最低,隨著磨合的深入對ERP系統理解的深刻對系統也有了一個客觀合理的評價。但這一過程比較漫長,除非企業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經驗,否則在目前的經濟情況下,應當避免上新項目尤其是高投入的預期不明確的項目。 c)選擇最合適的而不是最昂貴的平臺 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大家都知道"量體裁衣",就是為了更加"合身",但企業也需要在"高成本的合身"與"低成本的湊合"之間尋求一個平衡。 過份追求"高價名牌效應"會帶來高昂的成本和萬一不合適的痛苦之中。 d)整體規劃,分步實施 企業的IT負責人對企業的長遠規劃,戰略步驟進行分解后,根據企業不同時期的業務需要,根據預算制定切實可行的信息化規劃方案;充分結合企業當前業務實際,考慮系統的先進性、擴展性、集成性、穩定性等參數的同時,選擇合適的信息化系統,按照規劃的階段目標逐步實施。形成階段性的可預見的成本投入。切忌病急亂投醫,業務部門一提出需求,急忙尋找系統上線實施,其結果往往是因為考慮的不夠全面,或與其他的業務系統產生矛盾無法集成,或在技術先進性、穩定性、擴展性方面不夠成熟,再造成二次開發、升級、甚至重新選型,造成高額的成本投入 e)加強內部管理優化和業務流程梳理 ERP的成功與否與企業的管理水平息息相關。ERP系統只是承載管理的一個工具而已,工具使用的是否純熟在于企業自身。當企業的ERP運行后,業務都要在ERP系統上跑,此時,內部流程是否規范、制度是否完善就會很快暴露出來,因此企業應當進行適當的業務流程重組(BRP),也就是"業務流程梳理"。也正是在此時,恰恰是解決管理癥結的關鍵時刻。 中國家紡企業需要什么樣的ERP系統 家紡企業ERP系統,因為其特有的管理特點和復雜程度,都較其他行業有很多不同的要求。目前眾多的標準ERP廠商,在標準化的大規模擴張階段,都選擇性的放棄了家紡企業,從而形成了目前家紡企業專業軟件眾多但合適的不多,這樣的尷尬局面。 分析目前整個家紡企業ERP市場,由于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成長起來,導致家紡企業ERP系統有如下特點: 1、系統在易用性方面非常好,非常符合家紡企業特點,操作容易。 2、專營家紡企業ERP軟件商規模都不大 3、軟件只適用于家紡企業,其實這也反映了家紡ERP系統缺乏合理的架構,基本都是根據項目個體需求開發,只能適用于某個狹隘的細分行業。比如:某系統的分銷零售比較突出,但是生產制造環節就很弱;某系統適用于OEM的外貿型企業,在品牌企業就不能用;國外的某系統重視分銷渠道,但是POS端和車間管理卻是集成的其他國內小系統。 4、除了分銷零售系統外,生產制造部分的通用性都較差。 5、系統缺乏長遠的架構設計,對企業管理升級帶來的需求變化,應對乏力。只能通過二次開發來解決。 6、只注重操作層面的要求,對管理領域較少涉及,標準成本、預算會計、成本核算、財務、BI等都嚴重缺失,而這部分又是目前家紡企業急迫需要的。 那么家紡企業到底需要一個怎么樣的ERP系統呢?其實從不同的角度,我們發現對ERP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1、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看: 企業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劃分為4個階段:起步階段、發展階段、成熟階段、國際化階段。在不同的階段中,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是不同的,就像小孩子從小到大,他的衣服也是在不停的更換一樣。但是ERP系統是一個比較大的投資項目,不可能像衣服一樣年年更換。 2、從企業內部不同層面的需求看: 我們可以發現企業內部不同層面的人員對ERP系統的需求都各不相同。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如:操作人員希望ERP能夠易學易用,但IT人員希望系統有良好的擴展性靈活性,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對矛盾的需求,軟件設計的龐大、靈活必然會帶來比較復雜的操作。 從以上不同的角度分析來看,家紡企業的ERP需求應該如何解決呢?用友軟件公司在行業化經營的過程中,積累了眾多客戶的需求。在多年的摸索中,發現了一條解決以上問題的方法。那就是"標準化平臺+行業插件+個性化開發"的方式來解決EPR導入中的各種需求: 第一,標準化 有人也許認為"行業化"最重要,其實標準化的平臺才是目前家紡企業最需要的。而造成目前家紡企業ERP市場魚龍混雜,很多系統號稱ERP但其實就是一個分銷系統。企業在上了之后才發現,這樣的系統只滿足了當前的需要,當企業有了自己的生產工廠后,才發現生產系統和分銷系統不能有效同步、財務系統和業務系統不能實現"一體化"管理等等問題不一而足。 更不要說企業管理中的預算管理、標準成本、資金管理、商業智能等等。。。而這些功能在其他行業中已經是應用非常成熟的產品了,但是在家紡企業中我們很少發現有企業在使用這樣的管理工具,更不要說將這些工具在ERP系統中來實現了。 "標準化"不僅是家紡企業需要的特性,也是軟件供應商孜孜以求的目標,產品只有實現了標準化,才能實現"規模化"擴張。國內也是亞太最大的管理軟件公司用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在企業財務管理領域絕對優勢和普及,是用友ERP在行業最佳業務實踐的有力基石。 第二,行業化 家紡企業的管理特性成為了眾多"標準化軟件公司"不可逾越的鴻溝。只有標準化,并不能夠給企業帶來良好的應用體驗。ERP系統必須考慮"行業化"。只有符合行業管理特性的系統,才能說是一個成熟的系統。 而"行業化"和"標準化"說到底是一個矛盾,ERP系統必須在2者之間進行取舍。那么到底有沒有辦法實現2者的"和諧"相處呢?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在標準化平臺上,通過行業插件,來實現2者的統一。對企業來說:既擁有了靈活的平臺,又滿足了行業管理特性;對軟件企業來說:既實現了規模化交付,又實現了良好應用體驗。 第三,平臺化 前面講了標準化和行業化,但是還不能說是"十全十美"的解決了企業的所有問題。事實上也不可能。但也不能讓所有的企業都使用一種模式的解決方案。個性化需求是客觀存在的。此時就要求ERP系統還要具備"平臺化"的特性。要有良好的二次開發接口、靈活的擴展功能、強大的表單定制、豐富的報表呈現、包括工作流、審批流的集成等等。 當ERP系統能夠符合"標準化、行業化、平臺化"這3大特性后,我們似乎看到了中國家紡企業信息化應用的另一片新天地。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sunshares.net】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enidc.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