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巴軟件F1電力ERP系統解決方案 |
發布時間: 2012/8/13 13:51:50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力工業發展迅速,電力工業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電力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電價機制,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電力發展,推進全國聯網,構建政府監管下的政企分開、公平競爭、開放有序、健康發展的電力市場體系。
隨著廠網分開,建立統一、公開、競爭、有序的電力市場,依靠市場競爭形成合理的電價和電力投資機制的形成。要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適應市場競爭的機制,發電企業必須自覺適應基于成本競爭的電力市場環境,關心競爭對手的信息,整合內外部資源,增強市場競爭力和生存力。與此同時,作為新經濟時代重要標志的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現代管理科學的不斷進步,極大的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企業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由此,信息技術在電力企業管理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將為電力企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縱觀歐美電力行業的發展,90年代歐美的電力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原來獨家壟斷的環境被競爭取代,發電和輸、配電系統分離,原有的價格體系被市場價格逐步取代。為此,歐美各大電力企業采用了多種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廣泛采用了蘊涵MRPⅡ、ERP、TPM等先進管理思想的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 對于中國發電企業,加大科學管理的力度,加快創建一流公司的步伐,電力信息化特別是電廠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將成為各電廠加快改革促進發展的“排頭兵”。 一、系統目標及實現 對發電企業所面臨的新環境,結合發電企業自身的現存問題,發電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的目標為:以低成本運營為導向,以六大管理體系、九個知識庫、十五大流程為核心,建立覆蓋電廠全部業務的信息傳輸通道及數據倉庫,優化組織結構,優化業務流程,優化電廠供需鏈、人力、資金、客戶、信息、知識等公用資源的利用,降低電廠綜合發電成本,提高機組的經濟安全性能,提升電廠整體的科學管理水平。 為實現上述目標,系統采用如下主要手段與方法: 1、通過工作流驅動與標準項目/票據/傳單,使電廠管理逐步實現標準化。 2、以全面預算為龍頭,以全面績效考核為手段,監控指標與費用,配合電廠實施低成本戰略 3、運用MRP算法,降低物資庫存 4、強化供應鏈管理,降低物資采購成本 5、安全經濟性能分析與狀態監測,減少非計劃停機次數 6、實時發電成本計算,提高市場應變力 7、預防性維護與強化項目管理結合,降低設備維護費用 二、設計思想 1、先進的管理思想與中國電力系統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充分借鑒MRPⅡ(制造資源計劃)和ERP(企業資源計劃)的核心管理思想(供應鏈、客戶關系、MRP等),結合發電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設備、運行以及物資管理等方面的特點,以及國內電力市場的特殊競爭環境,實現以企業資源計劃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全面生產維護、全面質量管理、全面績效考核管理、全面資產維護管理、環境管理、安全職業衛生管理等管理思想為核心內容,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知識型發電企業資源計劃和控制系統; 2、物流、資金流、人力流、信息流、增值流、工作流的有機統一 3、以成本為中心、效益為目標 4、對生產實時數據的充分挖掘 充分利用電廠生產運行實時數據,實現對機組安全性能與經濟性能的實時分析與預測;支持競價上網、支持電子商務、支持狀態檢修; 5、采用組態與構件技術 面向所有電廠,基于自有的應用軟件開發平臺eFlow2.0,采用軟件總線及構件技術,提供標準軟件模組與軟件構件庫,實現系統結構組態、工作流程組態、界面組態、報表組態及權限組態等組態功能。 三、核心管理思想 系統基于敏捷供需鏈管理思想,運用工作流技術,以電廠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增值流的同步集成為基礎,結合中國電力系統的現狀與改革發展趨勢,以知識管理為核心,以設備、項目、圖檔、預算、經營、體系、燃料、人力資源、供應鏈等九大知識庫為支撐,將全面預算管理、全面績效考核、全面資產維護、全面質量、環境管理、職業安全健康等六大管理體系和發電企業各業務流程緊密融合,充分利用電廠的生產實時數據倉庫與經營管理實時數據倉庫,以優化電廠所有內外部資源的計劃與控制,降低電廠運營成本,提升電廠的綜合競爭力,是專業面向中國發電企業的知識型資源計劃管理系統。 3.1 全面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按照“目標倒逼、責任到位、閉環控制、偏差管理”的思路,在模擬和預算的基礎上,據根據企業的發展規劃和經營戰略,結合電廠和電廠所處電網的實際情況,制定全廠全年主要目標(利潤、上繳、電量、費用、經濟指標、燃料成本、質量、安全、文化建設等)體系,并以生產技術經濟指標、安全指標、可靠性指標以及生產經營中各種資源消耗和費用開支指標為重點管理突破口,按照預定的目標進行層層分解,直至落實到班組(或個人),實行目標責任考核。通過及時統計各相關生產經營任務的完成情況,并給出與計劃指標或預測指標的差異,加強過程控制,對脫離目標的不利差異及時分析,采取糾正措施,以使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處于受控狀態,以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 3.2 全面績效考核 系統基于員工的素質、能力、態度、行為、實績等多個方面,將電量、費用、經濟性、可靠性、安全性、質量、環境、職業衛生健康、企業文化等多類指標分解到部門、班組和個人,結合發電企業管理的個性需求,實現考核到個人、到日,到班組、到月的管理目標。 3.3 全面資產維護 充分體現了以預防性維修和預測性維修為主,強化成本核算的管理思想。系統以資產、設備知識庫為核心,以項目管理為龍頭,以工單的提交、審批、執行為主線,按照缺陷處理、計劃檢修、預防性維修、預測性維修幾種可能的檢修模式,以提高維修效率、降低總體維護成本為目標,將綜合計劃管理、全面預算管理、物資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設備管理等集成在一個數據充分共享的信息系統中。 系統實現了設備生命周期和備件使用情況的全過程跟蹤管理。對所有設備建立一一對應的設備基礎臺帳,通過設備編碼與設備管理、運行管理、物資管理等模塊的各項工作發生關聯,并自動記錄設備從需求、采購、領用、安裝、檢修、維護、更改到報廢為止整個生命周期的各項信息,與資產臺帳建立密切關聯,積累形成設備知識庫。 系統以設備運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可調性、經濟性為導向,強化設備狀況分析和檢修工作后評估。通過將DCS生產實時數據導入MIS系統,同時結合運行日志等手工記錄數據,除完成一系列設備系統運行模擬圖、趨勢圖供決策層、管理層參考外,還將考慮對數據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在一定程度內實現諸如可靠性分析、效能分析、安全性分析等功能。主要設備的檢修工作完成后,除檢修項目負責人應有檢修總結外,還應對設備投運后運行參數和狀況進行跟蹤和分析,使檢修后評估工作更具客觀性。 系統體現了作業標準化、程序化的思路,并強化了經驗積累和閉環反饋控制機制。檢修工單中的各項作業規程、工藝流程、檢修維護規程等實現標準化,并指導設備維護和檢修作業。檢修過程的實施受到工藝流程步驟和質量控制點的制約,使之按部就班實現程序化作業。檢修后的經驗總結和評估經匯總分析后,可對相關作業規程、檢修定額進行調整和修改,形成合理的閉環反饋機制。 3.4 全面質量管理 系統在設計生產經營活動中業務流程環節時,以客戶滿意度為導向,以過程為焦點,以記錄為手段,結合發電企業的流程型生產的個性特征,遵循ISO9000系列標準,將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納入每一個業務流程,建立了獨特的發電企業全面質量管理(TQC)體系。 3.5 環境管理體系 基于國家環保法規與法律,以環保出效益為導向,結合發電企業的實際,建立環保指標體系,強化相關指標落實,以加強全員環境保護意識,促進發電企業采用先進的環保技術和措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環境監測數據實時分析和監控的能力,達到國家規定的各項排放標準 3.6 職業安全管理體系 職業安全衛生體系的核心思想是系統安全,強調系統化的、結構化的管理模式。結合發電企業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特性,建立專業性的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制訂出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方案和運行控制程序并有效實施,以達到不斷提高職業安全衛生績效的目的。 3.7 九大知識庫 六大管理體系的管理思想,PDCA的管理理念,在十五個主要流程的標準化閉環運作中,通過系統的不斷運行,經過業務數據的聚合,逐漸形成預算等九個知識庫。 預算知識庫:主要包括財務法規、財務知識、指標體系、制度、定額、標準、預算流程、成本利潤中心、預算模型、指標計算模型與方法、成本核算模型、預算歷史數據(預算、實績、偏差分析)等。 項目知識庫:圍繞項目管理,主要包括:項目編碼體系、項目模板、項目歷史數據(集成、范圍、時間、成本、質量、人力資源、溝通、風險、采購)以及網絡圖模型算法等。 供應鏈知識庫:圍繞內外部供應鏈管理,主要包括:商業法規、合同模板、技術協議模板、招標文件模板、產品數據、供應商數據、供應市場數據、供應商評估規則、庫存定額、消耗定額、庫存控制模型、ABC分類、物資編碼體系、交易歷史數據(招投標、合同、技術協議、質量檢驗、效用評價)、市場分析預測模型與方法等。 設備知識庫:圍繞設備經濟、安全運行,分為基礎知識、運行知識、維護與檢修知識等三大類。其中基礎知識包括:設備/資產編碼體系、設備結構樹、設備基礎臺帳、生產過程數據、巡回檢查、定期切換與試驗、點檢、交接班日志數據、設備全生命周期跟蹤數據等。運行知識包括:運行標準/規程、安全運行、經濟運行、可靠性、可調性、模型與方法等。維護與檢修知識:包括檢修流程、標準與規范、預防性維護、預知性檢修、定期檢修、標準工單、標準工作票、典型操作票、缺陷歷史、檢修工藝等。 經營知識庫:圍繞發電企業目標戰略與經營管理,主要包括電力市場信息、競爭對手信息、國家法律/法規、電力行業政策、電力行業信息、相關行業信息、資金管理、企業戰略、中長期目標與規劃、年度綜合計劃、企業規章制度/文件/通知、經營歷史數據等。 圖檔知識庫:圍繞工程與設備的圖檔管理,與設備知識庫及項目知識庫緊密關聯。主要包括編碼體系、電子圖紙、電子檔案、工程數據、產品數據、GIS圖形模板、相關管理制度與標準規范等。 燃料知識庫:圍繞燃料(燃煤與燃油)管理,共享供應鏈知識庫的相關知識,主要包括國內外燃料市場數據、燃料行業數據、燃料供應商數據、燃料合同、燃料市場預測模型與方法、交易歷史數據(合同、協議、單價、檢斤、檢質、索賠)、燃料運行歷史數據(指標、元素分析)等。 人力知識庫:圍繞人力資源管理,主要包括相關法律/法規、人才渠道、人才信息、人事檔案、崗位職級體系、人力開發體系、績效考核體系、人才培訓體系、培訓教材、崗位知識、測評試卷、人力全生命周期數據等。 體系知識庫:圍繞六大管理體系一體化運行,主要包括:六大體系管理文件、相關制度標準規范、同行經驗、體系運轉歷史數據(記錄、推進狀態、管理評審、不合各項、消缺經驗等)。 本文出自:億恩科技【www.sunshares.net】 |